普京放鸽子,5月16日,泽连斯基空等7小时,俄方要的和平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5 月 15 日,一场备受瞩目的俄乌谈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。
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午 10 点左右早早抵达,满心期待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展开对话。

直到下午 19:30 泽连斯基离开,普京并未现身,俄方谈判代表是以总统助理弗拉基米尔・梅金斯基为首的团队。

这一结果让国际媒体大跌眼镜,西方媒体更是质疑普京的谈判诚意。

《法新社》指出,普京和泽连斯基上次见面还是在 2019 年,此次普京未亲自前来,派出的代表团级别较低,使得外界对谈判的期望值大幅降低。

此次谈判的背后,实则是俄乌欧美四方复杂的博弈。

泽连斯基渴望的和平,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。

首先是停火,他希望俄乌双方停止军事对峙,政治关系也能有所缓和。

在他的设想中,停火后的乌克兰能继续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,持续接受欧洲援助,维持与美国的合作,与中国、巴西等 “和平之友小组” 国家保持经贸往来,甚至还能和北约开展军事合作。

其次是主权,泽连斯基意图通过谈判要回俄乌冲突后 “失去” 的部分领土,包括克里米亚地区。

但以目前的军事形势,通过军事行动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极大。

最后是重建,三年多的军事冲突致使乌克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,停火后的重建至关重要。

泽连斯基期望俄罗斯能提供重建 “赔偿”,最好能用西方冻结的俄罗斯资金,再加上西方和美国的支持,如此才符合乌克兰的利益。

但俄罗斯所期望的和平与泽连斯基的想法大相径庭。

俄罗斯历经 3 年多的军事行动,核心目标便是阻止乌克兰倒向西方。

若停火后美西方势力仍盘踞在乌克兰,俄罗斯的努力将付诸东流。

对于已通过军事行动夺回的土地,俄罗斯军队不会轻易拱手相让。

在重建资金方面,鉴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,普京虽可能同意出一部分,但金额有限,毕竟俄罗斯认为冲突的根源不在自身。

欧美对于和平也有着自己的盘算。

欧洲此前提出 “停火 30 天” 的建议,却遭到普京拒绝。

欧洲认为和平的推进顺序应是 “停火 - 谈判 - 主导”,当前战场形势对乌克兰和欧洲不利,所以欧洲想先停火,再通过谈判做两手准备:谈不成,利用停火间隙向前线输送武器装备;谈成了,则继续实施经济制裁,迫使俄罗斯放弃对乌克兰的主导权。

欧洲持续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,根源在于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认为俄罗斯对欧洲存在地缘政治威胁,只有掌控乌克兰,将其作为缓冲地带,欧洲才能免受俄罗斯威胁。

而俄罗斯认为和平应是 “主导 - 谈判 - 停火”,即先全面主导乌克兰局势,将欧美势力彻底清除,再与乌克兰谈判,最终实现停火。

美国方面,特朗普主张战略收缩,从某种程度而言,他真心希望俄乌停火。

特朗普对俄乌冲突有两大期待,一是借 “停火” 获取政绩,赢得选民支持;二是觊觎乌克兰的资源,此前急于与乌克兰签订矿产协议便是例证。

对普京来说,只要美国不怂恿乌克兰加入北约、不干涉俄罗斯地缘政治,满足特朗普的部分要求并非难事,但双方在俄乌冲突根源问题上的理解仍存在巨大分歧。

普京未出席此次谈判,并非不重视,而是在欧洲仍企图通过军事对抗和经济制裁对付俄罗斯的形势下,俄罗斯难以在谈判中获取对乌克兰的主导权。

普京明白此次谈判不会是最终谈判,故而选择暂不出面,这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策略。

而泽连斯基明知普京可能不会亲自前来,却仍坚持要与普京直接谈判,并率先抵达伊斯坦布尔,其目的在于向世界表明自己渴望和平,将谈判受阻的责任推给普京,占据舆论制高点,为后续谈判争取有利地位,这是泽连斯基对俄罗斯的博弈手段。